沙坡头区兴仁镇拓寨村种植户段学勇家种了80亩土地,以前每逢农忙,就需要在外工作的子女请假回家帮忙劳作。“子女多次劝我把土地流转出去,可是我舍不得。现在土地托管出去了,机耕、机种、机收都有人提供统一服务,很省心。”段学勇说。
有了生产托管,段学勇家引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,不仅每亩土地生产成本降低了,子女也不用再请假回家帮忙,段学勇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。
近年来,沙坡头区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托管,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,着力破解“谁来种地”“怎么种地”难题。
破解“谁来种地” 探索农业生产托管
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,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转移,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。而且,小农户“单打独斗”的经营模式生产效率低、成本投入高、市场竞争力弱,严重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。
沙坡头区立足辖区特色农业发展优势,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主线,创新实施集约化、规模化、专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,由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替农户“下地干活”,可以让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,投身到加工、流通、服务等产业领域,成为专业化、职业化的产业人员。
“近年来,享受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农户逐渐增多,有效解放了农村劳动力,破解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种地热情减退问题。”中卫市富饶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栓祥介绍,该公司共托管兴仁、香山、迎水桥、东园等乡镇2万亩土地,耕、种、防、收全程机械化耕作。
随着沙坡头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不断完善,“谁来种地”已经有了答案。与此同时,农业发展方式也在悄然改变。
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,柔远镇沙渠村村民任建中和哥哥承包了村里500亩土地,规划种植小麦、玉米和毛豆。“只靠家里人,肯定种不了这么多地。”任建中说。
破解“怎么种地”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
“人均一亩三分地,户均不到十亩田”,是沙坡头区农业发展长期以来面临的现实。
近年来,沙坡头区创新开展“菜单式”“保姆式”服务方式,精准结合农户多元化托管需求,制定了单一环节托管、多环节复合式托管两种“套餐”,为农户提供点单式、自助式服务。
在沙坡头区柔远镇施庙村的高标准农田里,两台翻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,随着机车轰鸣而过,宽广的土地被依次翻整……
在机械化的助力下,一片片良田沃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,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,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。“今年,我种植了160多亩春小麦,按以前人工耕田要干半个多月时间,现在用大型耕田机,一天半就翻完了,省时又省力。”施庙村村民陈风华说。
为了让小农户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。沙坡头区创新实施“政府+科技公司+服务组织+村集体经济组织+小农户降本”“技术托管+公司订单+二次分红”等模式,推动农资农科、互联网平台等各类涉农组织向农业服务延伸,实现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与农户多元化需求无缝对接。
实践证明,通过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,可以将先进适用的品种、技术、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,有利于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、集约化经营,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通过拓展服务领域,由产中环节向产前、产后环节延伸,覆盖农业产业全过程全链条,有效增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能力,破解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投入不足和难以对接市场等问题。
强化示范创新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
近年来,沙坡头区农业农村系统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,探索形成了一套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有效模式,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。随着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,各地通过项目实施,普遍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,有序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。通过项目示范带动,各级政府的农业支持政策正逐步从补主体、补装备、补技术向补服务转变。这些措施有效扶持引导小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,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。
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工作,宣传推介可学习、能复制、易推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样本,沙坡头区各乡镇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不同模式,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、标准化和集约化。
宁夏首次对永康镇1.8万亩果树创新实施无人机喷洒药剂、无人机扰动气流、防霜冻烟熏坑、烟熏桶放烟为主的“天地一体”苹果晚霜冻防控;东园镇黑山村、永康镇永乐村等镇村整合土地探索推广整村推进服务模式,集中规模化发展粮食作物、蔬菜种植、“富硒”苹果等产业…… 随着服务环节逐步完善,沙坡头区因地制宜、因势利导,结合农户实际需求,引导农户逐步接受各环节的托管服务。
同时,沙坡头区充分利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,真正实现“1+1>2”的叠加效应,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水平。小农户、种植大户通过手机与服务组织网签托管合同、标记托管地块、建立托管任务目标、在线评价服务质量,通过智能化平台建立作业信息数据库,自动汇集耕、种、防、收全环节的作业轨迹、过程照片等,实时在线还原真实托管场景和作业过程,提供“线上下单、线下种田”的便捷服务。